从古自今,以红木为原材的家具一直都备受世人的喜爱,追本溯源,从唐朝开始,小叶紫檀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制成的家具更是被传为佳话,当时就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称谓。
到了明朝,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对海南黄花梨家具都是非常的喜爱,这也是明式家具中以海南黄花梨家具为多数的原因,由于海南黄花梨产于中国·海南,开采是比较方便,不像印度小叶紫檀那么难采集,所以,海南黄花梨被大肆砍伐,致使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资源几近灭绝。
到了清朝,本土的珍材-海南黄花梨已经被砍伐的所剩无几,因此,只能从印度采集并运输过来同为珍材的小叶紫檀,而小叶紫檀成材时间长,成材的“十檀九空”,被大肆砍伐在预想之中,到了清末,能够制成红木家具的小叶紫檀大料已经很难找到。
至今,无论是海南黄花梨,还是小叶紫檀,可谓是极为珍稀,更别说用来制作家具的大料(当下多见于制成的手串),物以稀为贵,更何况是这两种备受世人珍爱的木材,可想而知,它们的价格愈是水涨船高,如,海南黄花梨80年代后期,其价格不过一两元一斤,自2003年开始,其价格以每月涨幅近30%的趋势一路高歌,这也致使了国内及海外开始使用人工种植的方法引种黄花梨、小叶紫檀。
虽说是同种木材,但野生的和人工种植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如含水率高(像人工种植的海南黄花梨,十年成材,但是木材湿度很大,被采集出来极易干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就意味着,人工种植的是无法替代野生的黄花梨或小叶紫檀。既然人工林无法替代,那么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的资源枯竭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可想而知,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制作的红木家具其价值难于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