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喜爱紫檀,正是我国的合理利用,提升了紫檀木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然紫檀木并非中国人独宠,在原产地印度本土,在欧洲和日本等地,都有很早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史。
本文主要借助国外一些紫檀木记录和研究者的文献并参考我国部分研究资料,专就紫檀木曾经在欧洲的利用进行摘要整理,以飨读者。文中的国外引文部分皆英文原版翻译,篇幅原因原文不再摘录。
主要用作提炼染料和色素
历史上紫檀木在欧洲主要用于提炼染料,印度当地也用紫檀木提取染料后出口欧洲。
1862年再版的《印度和东南亚的用材树种、木材、贵重木料及森林》(译名,作者Edward Balfour)记载:“这种树大量生长在马德拉斯(金奈)以西的Nagerry山脉,它的木材按称重方式作为染料售卖,成为定期的外贸产品……木材为深红色,有深色同心圈层,在不同的媒染剂作用下能产生色调不同的红色,但有说法是色调不稳定。1853~1854年间,马德拉斯出口了47431英担(1英担=50.802千克)的紫檀木,价值59570卢比。1852~1856的四年间,马德拉斯出口的紫檀木总计179815英担,总价220983卢比。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英国、Indian French地区(法国当年在印度的殖民地)的港口、缅甸和孟加拉……木材沉重、极为坚硬,具有细致的纹理,大量应用于制取染料,也用于雕刻印度教的神像。它的色素成分溶于酒精和其它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
印度班加罗尔林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A.N.Arunkumar and G. Joshi在2014年发表的专题文章《印度特有濒危树种檀香紫檀的现状、改良与未来》(译名)中说:“紫檀木含有重要的不溶或难溶性红色染料成分。它含有16%的紫檀色素(紫檀酸),一种主要的色素成分,于1833年被分离出来。紫檀木用于纺织品印染,含有从紫色到橙色的5种色素成分,但通常还是用于染出红色。在欧洲医药行业,紫檀色素作为着色剂,同时法国人也用它给家具染色、抛光和上漆,从1660年持续到1885年。在美国和欧洲,紫檀色素被批准用于酒类和食品的染色,被列入香料提取物而不是食品着色剂。”
由上可见,紫檀木在欧洲的主要用途就是提炼染料,这种天然植物染料不仅用于纺织印染业,还被用于医药业、家具业和食品业。
合成染料结束了紫檀的染料用途
紫檀木用于染料提炼的历史前后约200年,随后的结束是因为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取代了它。
1902年版《A manual of indian timbers》(译名:印度木材手册,作者James Sykes Gamble)中记载:“以前,这种木材最大的用途是提取染料,为此,每年有巨量的木材从马德拉斯(金奈)出口到欧洲,现在数量已经很少了。截至到1882~1883年的五年时间,有12782吨出口到英国,1116吨出口到法国,1687吨出口到印度其它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的港口,总价值约55万卢比。这些统计仅仅是干燥的心材部分,可想而知采伐量有多大,资源已经逐渐枯竭了。幸好,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代替了从紫檀木、茜草、胭脂虫、靛蓝等提炼出来的天然染料。”
染料提炼导致了紫檀森林资源毁灭性的损害
17到19世纪是紫檀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时期,也是紫檀木作为染料用途大量出口欧洲的时期,可以说染料提炼史也是紫檀木的血泪史,染料提炼直接导致了紫檀森林资源毁灭性的损害。
且看染料提炼时期紫檀木从印度的出口数据——
“1852~1856的四年间,马德拉斯出口的紫檀木总计179815英担,总价220983卢比。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英国、Indian French地区(法国当年在印度的殖民地)港口、缅甸和孟加拉。”
“截至到1882~1883年的五年时间,有12782吨出口到英国,1116吨出口到法国,1687吨出口到印度其它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的港口,总价值约55万卢比。”
这些数据仅来自于几个时间节点而已,绝大部分出口目的地都是欧洲,而紫檀木的染料提炼时期长达200年,由此不难想象出欧洲人当时所获取的紫檀木数量是多么庞大。
目睹当时紫檀森林因提炼染料而被过度采伐的惨状后,Gamble先生在《印度木材手册》中还写道:“不仅是树干和树枝,就连树根也挖出来了,幸运的是这种树居然从灭绝境地存活了下来。”
如今,紫檀木提炼染料的用途已成为历史,当时出口到欧洲的大量紫檀木因被制成染料使用也早已无迹可寻,然而欧洲人曾经对紫檀木资源疯狂掠夺和损害的事实不容否认。了解紫檀木在欧洲的利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紫檀木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紫檀仍需要今天业界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