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叶紫檀的L料,对很多玩友来说并不陌生,但绝大部分朋友应该没有机会亲眼目睹,所以以致大家的印象无非是那高不可攀的价格和那奇怪的形状。
提起日本乐器料,最出名的还是L料,L料对很多玩友来说并不陌生,但绝大部分网友应该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大家的印象无非是那高不可攀的价格和那奇怪的形状。
L料的起源要得益于日本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印度的采购活动,日本人和印度政府签订合同,派专家专门到印度选购优等老料,在印度切割,运回国内。日本人发扬国粹,用来做传统乐器三味弦。
日本人断断续续的采购活动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战乱和伴随着五十年代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实施,日本人的采购活动戛然而止。法律的突然实施导致之前很多日本人的订单无法履行,从而又导致了L料乐器料等半成品滞留在了印度。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人又走向了全世界,勤劳的无处不在 的中国人又让这些被遗忘在印度政府潮湿的仓库的古董焕发了新生。我们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古董走私到了中国,但这些L料数量有限,目前在印度已经踪迹难寻。
为什么一说到“L料”,“C料”都会有种传说级神料的感觉,那是因为日本人做事特有的严谨,所以当年那批经过日本人验收的料全是精品,而且其中不少“鸡血料”。
1、用图形来了解到底什么是“L”什么是“C”?简单来说三弦琴的音柱部分比较长,这部分通常用一块大料加工,形状更似为“L”所以被称为“L料”而下面鼓框两侧部分就比较弯曲形状为C状而被称为“C料”无论是L料还是C料都会在印度加工成半成品然后再被运回日本国内生产乐器。还有一种料被称为“i料”,这种料是乐器主体之间的连接处的一些小料,不能被用作加工佛珠或工艺品,只被一些玩家作为收藏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这种料从初期的500元每斤涨到2000元每斤,极品料达到3000元每斤,而后来上涨幅更是成倍增长。但可悲的是大批的好料被化整为零制成了珠子,以后这样的好料再也难遇,估计只有极少数高级玩家手中还留存一些标本级原料。
中国人所熟知到这批量要追溯到2010年3月,当时在北京市场出现了一批紫檀老料, 起初几乎没有木友注意这批日本进口紫檀材料的型状组合,后来经过相关人士从从日本带回来的信息越来越多,逐渐国内木友的断断续续的认识连成了线,此料即是 制作日本人稱作“三味线”、咱們叫“三弦儿”的原材料,通過對原料形狀的拼接與“三味线”的直观对比,以及通过津轻三味线会所展馆内拍摄展品得到了吻合一 致的答案。在料堆中发现的加工了一半的琴头、(行内称作瓦子)以及没被卖到北京的弦把、当然还有价值最高的琴杆。
这批近5吨重,材料经过特殊工艺烘干、干燥程度与同等规格的普通紫檀原料相比,日本进口的紫檀料重量相差10%-15%左右。琴杆两端粘过防裂的物质,确保烘干后也不会开裂。 而这种干燥处理工艺是先用水浸泡数年、再阴干、后烘干,所以稳定性极高,这种干燥工艺只有对精密加工工艺精益求精的日本人才沿用至今。 日本从印度采购的原料等级远高于通过走私渠道进入中国的一般原材料。从琴杆的直径、弯头情况、外表潮化程度就可以判断出原料的口径是20厘米径级以 上的高山老料。且二膘料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具有很密集的牛毛纹,而且是那种标准的细密短S型的牛毛纹,因为牛毛纹相对金星料要稀少许多、金星的表现就更加夺 目、绝无黑黄相间的新料“花星”。金星呈现金红色、银色点状两类,或细如游丝或犹如随风密雨。曾有过一对琴杆长料制成的超级镇纸,长度达73厘米,其中一 只牛毛纹中金星金丝密布、堪称这批日本进口紫檀原料中的极品,当然对应的价格也是价值不凡。目前市场上依然有打着拆房老料的噱头来售,价格虽然也非常昂贵,但唯有日本进口的这批印度檀香紫檀L料、C料才是极品,木料价格也极其昂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为数不多的紫檀老料价值更会飙升。